第一站:光復站 很少有人不被這樣的「藍白綠」深深吸引著。
「起點」~ 總是帶著滿滿的期待....
跟著老師的腳步,過了車站前的大馬路。
火車上老師就預告了下車後,會有一大段路要走。目的地是「光復糖廠」,捨棄捷徑而穿過條條街道。
看著大家開始「包肉粽」的防曬措施,就開始祈禱這小鎮上會有7-11可以讓我買瓶強效防曬乳。
「有點年代」的建築,妝點著「很現代」的文字,感覺很矛盾。
多少值得保存的「歷史」,似乎也抵擋不住來勢洶洶的「現代」。
賴老師一路上都很擔心著大家抵擋不住烈陽,提醒著大家要多喝水,就連講故事也會挑個陰涼的「町仔腳」。
生硬的建築在老師的故事之下,都變得好有溫度,這趟旅程也變得好有生命力。
才小小拖隊進到轉角的7-11買了「防曬乳」,一跟上隊伍就發現大家在「甲西瓜」。
親切的光復阿嬤切了西瓜請大家吃,這....就是讓人心暖暖的溫度 ~
一粒100元 ~ 接受熱情的招待,就算沒有掏出鈔票,也不會被碎碎念......
這應該就是東台灣特有的熱情吧!
漫步在光復街道上的樂趣,就是你可以看到好多「阿公阿嬤級」的店鋪。
貼著出售的紅紙都退色了,這間房子肯定賣了好久 ~
看到這樣的房子,彷彿跳進「大愛台」連續劇場景。
來到花東,看到的廟宇不多,多半都是基督長老教會。
天氣 ~ 真的很熱 ~ 頭頂三十度高溫~ 走在柏油路上 ~ 真的會有脫水的感覺 ~
幸好,一路上都有故事可聽,還有耐人尋味的街景,這樣滿身大汗都變得好有意義。
「花蓮貨運」~ 早年沒有便利的火車,就靠著這唯一的貨運公司,運送著所有的物資。
據有歷史價值的貨運已不再營運,不過這塊生銹的「鐵招牌」,依舊是驕傲的矗立著。
街道上,隨處可見這樣「新舊交替」的建築。
一會兒,穿越半個世紀老的騎樓。
一下子,又回到屬於自己的年代。
「馬太鞍驛站」的這套餐看起來好誘人~
小貨車載著滿滿新鮮的漁獲,穿梭街道叫賣著 ~
網咖 ~ 覺得這裡嚴重人口外流,很少看到年輕人徘徊,這網咖不知道都是那些人來光顧?!
老師帶領著我們,就像個大孩子帶著一群小朋友般,隨時都會被不知名的事物吸引。
大孩子愛發問,小朋友聽得津津有味。
老師說:頭上這頂「福得廟」的帽子戴著走,會讓在地陌生人更願意「侃侃而談」。
一頂帽子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,這就是台灣人的可愛 ~
不知名的植物,光講不能滿足老師的好奇,在婦人的帶領下,急著找出這不曾看過的植物。
覺得這裡的人好幸福 ~ 天天都有這麼藍的天空陪伴著 ~
這裡的溫度很高,縱使汗流浹背,也不覺得濕黏黏,就是覺得很想換上短褲 ~ 可是怕曬...
「花蓮糖廠」是光復鄉必遊的景點,不用擔心找不到,高聳的四個大字就這麼指引著方向。
上個月開車來到光復找糖廠,完全看不懂地圖的指引,也是靠這大大的四個字輕易找到方向。
如果...沒有這一大串的電線 ~ 多好....
可是...這也是在地人賴以維生的電線 ~
矛盾...矛盾....無奈呀 ~
走過「光復橋」再拐個彎,目的地就在不遠的前方。
花蓮糖廠做什麼? 吃吃冰、逛逛農產品、看看老製糖廠、騎騎單車、餵餵魚.........
這裡對一般遊客而言,就是旅程中的「休憩站」,不過我們把這裡當成另一個起點 ~
搭上火車,再步行,接著就是要換上我們的第三種交通工具 ~ 單車 ~
走過這麼長的一段路,開始懂得老師說:為什麼光復車站不設個「腳踏車」出租點?! ~背包客好辛苦呀!~
花東這麼美,每個火車站都值得設置個「租車點」,搭著火車在換上單車,肯定會吸引更多人來發現這裡的美 ~
1. 來到光復站,需要走個20分鐘來到光復糖廠租腳踏車,才能輕鬆的騎著四處逛。
2.沿途看到一家不錯的民宿「馬太鞍驛站」 ~ 在光復站下車,由中正路直行到中山路口,可看到7-11,右轉後約500公尺即可看見。
【延伸閱讀】 【花蓮。鐵道慢遊】 愛上這樣「有人帶路、有人講故事」的幸福
【花蓮。鐵道慢遊】新舊交替又充滿溫度的光復街道
【花蓮。鐵道慢遊】「光復糖廠」吃冰、「馬太鞍溼地」上課、「紅屋瓦」吃飯
- Jun 28 Mon 2010 12:00
【花蓮。劉克襄老師】新舊交替又充滿溫度的光復街道
close
【旅行台灣—劉克襄的花東鐵道之旅】花蓮 → 光復 → 池上 → 東里 → 玉里 → 壽豐 → 花蓮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